名伶林家聲博士捐獻畢生粵劇藏品

 

 

(20110806日.101藝訊) 粵劇名伶林家聲博士一生對粵劇藝術不斷追求,以「博、精、深、新」為表演原則,演出無數經典戲曲,深受戲迷歡迎。退出職業舞台後,林家聲博士仍熱心推動粵劇發展,致力承傳。其成就和貢獻,獲得政府、學界及戲曲界的肯定。

 

近日,他更慷慨捐贈二千件粵劇藏品予香港文化博物館,大大豐富了該館的藏品內容。其捐贈的部分精粹,連同其他一系列精彩展品將由即日起至明年五月十四日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博精深新-林家聲藝術人生」展覽中展出。展覽的開幕禮及林家聲粵劇藏品捐贈典禮,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

 

 

主禮嘉賓包括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林家聲博士及其兒子林潤笙、林家聲慈善基金執行董事周振基博士、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主席鄒燦林、康文署署長馮程淑儀,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

 

是次展覽的展品約有二百七十項,其中大部分精選自林家聲博士捐贈的藏品。展品包括劇本、戲橋、劇照、唱片、戲服及影音片段等,當中亦有林家聲博士的練功照片及與夫人紅荳子的生活照。

 

林家聲博士原名林曼純,一九三三年出生於香港。自小便喜歡看戲聽曲,曾跟隨男花旦鄧肖蘭芳及粵劇泰斗薛覺先學習粵劇。他先後領導「慶新聲劇團」及「頌新聲劇團」演出,開山劇目包括《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碧血寫春秋》、《三夕恩情廿載仇》、《林》、《連城璧》等,皆成為香港粵劇的經典戲寶,深受戲迷歡迎。

  

 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文林路一號     

 
 

羽佳捐獻其畢生粵劇藏品

 

粵劇神童羽佳於九十年代初告別劇壇,息影隱居十多年之後,於今年一月向香港文化博物館捐獻其代表畢生梨園生涯的藏品,包括粵劇服飾、舞台道具、劇本、電影劇照、珍藏影片、宣傳刊物等2000餘件,博物館為之收藏、整理,並公開展覽。

 

羽佳原名翟羽佳,1938年出生於粵劇世家,父親翟善從是粵劇武生,母親周少英則是梨園小生及老旦。自四歲起便隨父母習粵劇的武功、唱功、關目和做手。

 

 

1945年,羽佳初踏台板,以七歲神童姿態與母親合演《金蓮戲叔》、《三娘教子》及《三氣周瑜》等戲寶,大受觀眾讚賞。此後,羽佳隨父母往澳門、廣州等地演出,深受戲迷歡迎,贏得「神童羽佳」的美譽。

 

除了舞台演出外,羽佳亦參與不少電影演出。1948年,其父將羽佳的舞台作品《哪吒鬧東海》搬上銀幕,非常賣座,至1967年最後拍了由馮志剛導演的《樊梨花》後,才正式告別電影。羽佳以粵劇紅伶縱橫影壇三十年,期間拍過電影近百部。

 

  

  

Back

 

http://www.hitwebcounter.com/
Counter For Wordpress